2021年近七成城市通勤顶峰拥堵缓解
3月17日,
百度地图发布《2021年度我国城市交通陈述》
(以下简称《陈述》),
经过大数据客观反映了
曩昔一年
我国首要城市的交通状况。
《陈述》显现,
2021年全国首要城市的
交通拥堵状况全体改进,
百城中近七成城市
通勤顶峰拥堵指数同比下降。
疫情防控常态布景下,
大众市内出行热度全面上升。
其间,
江浙地带居民市内出行热度最高,
武汉居民出行热度涨幅最高,
大湾区跨城驾车出行需求最旺。
公共交通方面,
新一线城市交通基础设施持续完善,
成渝区域公交通勤幸福感较高。
交通拥堵状况全体缓解,
近七成城市拥堵指数同比下降
《陈述》显现,
2021年我国各大城市的交通拥堵状况得到改进。
在百城通勤顶峰交通拥堵排名中,
近七成城市的通勤顶峰拥堵指数
较2020年有所下降。
其间,北京、重庆、长春
位列拥堵榜单前三。
通勤时耗也是衡量
各大城市交通功率的重要目标,
以及城市空间和宜居水平的归纳体现。
在百城通勤时耗排名中,
前十名城市依次为
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广州、
成都、大连、武汉、杭州、南京。
其间,
北京的年度均匀通勤时耗
抵达47.6分钟,
分别为上海的1.11倍、
南京的1.26倍。
(来历:我国青年网)
“不是在上班,就是在上班路上”
早晨7时半,在北京市通州区梨园地铁站,李慧站在声势赫赫的人群中,等候着踏上通往国贸的地铁。除了周末,李慧每天都要这样奔走在上下班的路上,而这简直是大都大城市务工一族日子的描写——在城区富贵地段作业,在市郊寓居,每天将精力消耗在“舟车劳顿”的通勤上。
《我国劳作力商场开展陈述》以“经济转型布景下我国劳作者劳作时刻装备”为主题。查询结果显现,大城市人群在通勤上消耗了许多时刻,其间,北京高达97分钟,上海、深圳、广州的通勤时刻也都挨近或超越90分钟。
通勤时刻如此之长,当然与交通拥堵等要素相关,不过“远程奔袭”的背面,也与大城市“职住别离”的城市布局密切相关。
北京超70%作业者上下班“远程奔袭”
8年前,李慧从山东来到北京上大学,结业后入职一家金融公司,成为一名都市白领。月薪1.1万元的她,每月房租要花掉3500元,“一年的房租大约4万多,占了我总收入的三分之一。”李慧说,她是一个克勤克俭的女孩,觉得租房不是长久之计,考虑买房时,她将目光投向了间隔作业地更远的燕郊。
“从燕郊到国贸的公交,单程大约1小时左右,而从梨园到国贸,也得40分钟。”李慧跟记者核算着时刻,她为自己的“聪明”而幸亏,除掉首付,房子的月供只比现在的房租贵500多元,“我只需再多花一点钱和时刻,就能具有一套房子了”。
李慧坦言,自己的主意是受了搭档启示。“许多搭档都这么做,到了新小区后发现,许多街坊也和我的状况类似。”可是,她也标明,“每天坐公交进京的人太多,挤公交比挤地铁更困难。”因为新房还在装饰,李慧现在仍然住在梨园的出租房中,“不论在哪里,‘远程奔袭’的日子,都不会完毕!”
清华大学房地产研讨所副教授郑思齐曾带领其团队对北京市“职住别离”状况进行量化研讨。查询结果显现,在北京城六区范围内,只要16.03%的居民完成了本大街作业,只要26.61%的作业者完成了本大街寓居,超越70%的作业者上下班需求“远程奔袭”。“不是在上班,就是在上班路上”成为北京上班族的一起慨叹。
“职住别离”导致钟摆式交通
在郑思齐的研讨中,用“职住比”来衡量职住别离状况,“职住比”即用特定区域的作业和寓居人数相除得出的数字。在像北京这样的特大城市中,简单呈现“职住失衡”,最典型的有两种体现。第一种是“职住比”过高,这一般是规范的作业区;第二种是“职住比”过低,这一般是规范的“睡城”。对李慧这样的白领而言,他们简直跨过了“职住比”的凹凸两级。
在写字楼集合的CBD区域,是大批白领斗争的当地,可是高房价、高房租很难让他们完成在这一区域寓居的希望。记者查阅某互联网租借渠道供给的房屋出租价格,以一居室为例,在城市白领作业会集地国贸邻近,租借价格在4000元~5000元/月,而在城市白领寓居会集地梨园邻近,租借价格在2000元~3000元/月,价格相差悬殊。北京市计算局、国家计算局北京查询总队发布的查询数据显现,人口分布呈圈层向外拓宽的趋势,即由二、三环向四环外辐射开展。其间,三环至六环间,集合了1228.4万北京常住人口,占全市的57.1%;五环以外1098万人,占全市的51.1%。
资料标明,在间隔市中心较远的“睡城”,供给的作业岗位往往很少。有网友总结出北京及周边的四大“睡城”——天通苑、回龙观、望京和燕郊,这些当地都在四、五环之外。数据显现,北京天通苑和回龙观只要不到20%的居民就近作业,82%的居民在五环以内作业,70%的居民在四环内作业。而一些典型的城市作业区,为进步同职业公司的作业功率,往往具有集合效应,客观上也造成了非城市作业区的作业时机较少,许多一般作业者只得向寓居区域外“迁徙”。这就导致了“钟摆式”的城市交通,然后催生了许多白领的“远程奔袭”。
一些北京近郊新建的新城现已在极力防止“职住别离”,可是作用却不尽善尽美。业内人士剖析,从根本上说是集合效应抬高了寓居本钱。据媒体报道,北京亦庄新城开端依照“完成新的职住平衡格式”兴修,但建成后许多居民无力接受日益升高的住宅价格,只得到偏僻的乡村寻觅住宅。
寻觅功率的平衡点
据北京市计算局发布的数据,房价居高不下,像李慧这样挑选将寓居地安顿在离作业地较远区域的状况,也将越来越多。
“有时候,看见小区门口卖早餐的小贩,都会有些仰慕,我为什么不能在家门口就近上班呢?”李慧向记者吐槽。可是,她想了想,又对记者说:“拼作业,仍是要有全体气氛,国贸虽然远,可是在那里才会更有开展!”许多的北京上班族像李慧相同,对“职住别离”的日子充溢无法。
“职住别离”的构成,是一种商场挑选。但另一方面,又的确造成了劳作者交通本钱、时刻本钱的提高。如安在两者之间寻求平衡应成为城市管理者考虑的要点。
同济大学社会学教授郭强此前标明,寓居区和作业区连为一体是将来的开展趋势,但工业结构调整具有滞后性,现有状况下“职住别离”还会存在一段时刻。他主张上班族调整心态,充分利用通勤时刻,“了解与作业和社会相关的信息,调查社会的改变,寻觅美感,学会享用。”
(来历:工人日报)
通勤者自述:从苦楚到习气
清晨,城市还未彻底复苏,泱泱人流已从五湖四海汇向一个个公交站、地铁站、高铁站。
拥堵的人群中,你很难忽视那些极具辨识度的一致身影——他们步履仓促,娴熟地穿过最近的道路;他们总是精准地换乘最快的下一班车……
我国城市规划规划研讨院发布《全国首要城市通勤时耗监测陈述》称,在我国,有超千万人正接受60分钟以上的极点通勤。
数据显现,35分钟,是现在杭州通勤人口的单程均匀时耗,有12%的人接受着60分钟以上的通勤时刻;另据计算,杭州市区每天有约90万人次跨过钱塘江上班。
当都市化、城市群迅猛开展,跨江开展、产城交融,城市规模能级扩展,“在路上”关于每天阅历着长时刻通勤的打工人来说,终究有着怎样的体会呢?记者进行了一些造访,来听听这些“通勤人”的自述——
作业:签证署理
通勤方法:高铁
通勤间隔:166公里
通勤时刻:2.5小时
30岁的郑先生
作业时刻四小时 上下班花五六小时
每个作业日,杭州到上海上班,两点一线。高铁,将这两座城市间166公里的间隔压缩在73分钟内。但加上两端各有几公里消耗的摆渡时刻,我的单程通勤时耗有2.5小时。
日复一日。
每天清晨5点50分,我天然醒来。十分钟后,我打车赶赴杭州东站。出门时,我的两只手上总是各拖着一个30寸的超大行李箱,装满了三四百本护照和相关资料。那时,我总是搭乘6点59分前往上海的G7558次高铁,会提前一次性购买一个月的高铁票。
站台上等候时,我简直每天都会遇到了解的面孔,算起来最少有二三十个——他们都是像我相同,在这两座城市间奔走的“打工人”。
咱们很少谈天,但互相很简单辨认。因为一快到站,咱们总是默契地提前十分钟站到车厢门口。上班时刻严重,容不得耽搁,你总会天然地想成为第一个下车的人。
8点12分抵达上海虹桥,我就急急拖着行李箱跑着去地铁站。假如不能坐上8点24分到站的地铁10号线,我就要再多等十分钟。早顶峰的上海地铁,前胸贴后背,但我总会挤在八号和九号车厢间——那个方位出来就有升降梯。
一般,我会在8点40分抵达。平常,只需求一上午的时刻,我就能处理好三四百份资料。当12点半完毕作业,吃完午饭,我就沿着相同道路回来杭州办事处。假如一切顺利,下午3点我就能回家补觉了。也就是说,我每天真实的作业时刻只要四小时,却有五六小时花在上下班路上。
这或许是令人苦楚的通勤,但我现已逐步习气。六年前,我在日本游学。当我在清晨三四点晚归,日本电车常见站着睡觉的上班族。和他们比较,我觉得自己也不算苦——究竟,高铁上睡觉更舒适。
作业:作业单位
通勤方法:开车
通勤间隔:20公里
通勤时刻:1.5小时
30岁的梁先生
我一切的愿望只要一个:搬进城
这是我作业的第七年,我现在一切的愿望只要一个:搬进城。
我是黑龙江人,大学结业前一年,我在良渚文明村买了房。其时,我就专心想着在杭州安个家,哪怕离我的作业地址20公里。这个数字看起来不算远,可假如和迟早顶峰叠加在一起,却简单让人溃散。
我习气早上。为了逃避早顶峰,我会挑选早上6点半就开车上路,7点多就能到单位,比规则的上班时刻提前一个多小时。
但晚顶峰避无可避。每天5点半,我基本会按时下班。可城西方向现已开端拥堵,一个隧道口在导航地图上总是深红色,仅1公里长的路段往往要开近20分钟,我只能一米一米地移动。
每天都面临这种路况,人情不自禁变得烦躁。为了更快一点,我会挑选插队;一旦有车想插队,我坚决不让……即便这样,我也要在下班路上消耗1个半小时的时刻。一路上,我会听听手机上的各种课程,但可想而知,这种学习功率极低。
晚上7点多到家,我只能单独地吃家人为我留下的饭。
两个月前,我的女儿刚刚出世,我陪同她的时刻寥寥无几。
我乃至献身了正常交际——假如不重要,作业日晚上的饭局我都会推掉。参与饭局,不只意味着我要很晚才干回到家,还要花100多块钱叫代驾。对我来说,这种通勤形式现已影响到日子的幸福感。除了对抓不住时刻的焦虑,更多的是疲乏的通勤之路带来的自我损耗。
我妻子的作业地址沈塘桥,平常公交转地铁上下班,也要一个小时。想着怀着孕的她还要挤公交地铁,我就决心要换房。但对现在的咱们来说,换作业或许比换房更切实际。我妻子盘算着换一份离家更近的作业,究竟城西正迅猛开展,作业时机也许多。
作业:社工
通勤方法:公交车
通勤间隔:22.5公里
通勤时刻:1.5-2小时
27岁的郑先生
换三趟公交才回家 我已被踢出交际圈
我的手机上,有三个闹钟,一个比一个响。最终一个在早上6点20分响起,足以将我震醒。
我家,住在浙江音乐学院邻近,上班在三墩。
6点40分,我有必要骑上电动车,确保7点前抵达郑家畈公交站。7点,这儿将宣布通往城西方向的最终一班121特快公交。若赶上这趟公交,我的上班路只需求再换乘一次,就能在1个半小时后抵达三墩。
可怕的是下班回家的路。这时候,现已没有121路。相同的道路,我需求转化三班公交:89路转180路再换乘314路或514路,足足26站,花2小时,我才干回到家。
拥堵的晚顶峰,公交车摇摇晃晃地行进。哪怕有座位,我也不敢打盹——一旦错过站,我要付出更多时刻本钱。我有过这样的经验,张开眼时我都到了滨江。
我从小在转塘长大,朋友也大多会集。但因为回家时刻太晚,我简直无法参与朋友的饭局和约会。一朝一夕,我天然地被这些交际场合扫除在外。
现在,我只能逼自己晚10点上床睡觉。我的夜日子变得很单一:吃个饭、散散步,再玩下手机就完毕了。
最近,家门口的地铁开通了,通勤带给我的苦楚完毕了。黄昏下班,我能够坐地铁6号线。虽然我仍然要换乘2次、坐3条地铁、坐26个站、2次跨过钱塘江,但时刻本钱节省了不少——我黄昏5点20分上地铁,6点35分就回到家,比曾经快了45分钟。我没想换房,也没想换作业,因为杭州的规划让我充溢等待。杭州地铁四期规划中,转塘一带也将有直达城西的地铁,正在一步步处理困扰我的难题。
(来历:钱江晚报)
通勤时刻多久国家有规则吗?
国家没有规则上下班时刻。但规则了劳作者每日作业时刻不超越8小时、均匀每周作业时刻不超越44小时的工时准则。对实施计件作业的劳作者,用人单位应当依据《劳作法》第三十六条规则的工时准则合理确认其劳作定额和计件酬劳规范。
用人单位应当确保劳作者每周至少歇息1日。
企业应出产特色不能实施《劳作法》第三十六条、第三十八条规则的,经劳作行政部门同意,能够实施其他作业和歇息方法。用人单位在法定节日期间应当依法组织劳作者度假。
用人单位因为出产经营需求,经与工会和劳作者洽谈后能够延伸作业时刻,一般每日不得超越1小时;因特别原因需求延伸作业时刻的在保证劳作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伸作业时刻每日不得超越3小时,可是每月不得超越36小时。
有下列景象之一的,延伸作业时刻不受《劳作法》第四十一条规则的约束:
(一)产生天然灾害、事端或许因其他原因,要挟劳作者生命健康和工业安全,需求紧迫处理的;
(二)出产设备、交通运输线路、公共设施产生毛病,影响出产和大众利益,有必要及时抢修的;
(三)法令、行政法规规则的其他景象。
用人单位不得违背《劳作法》规则延伸劳作者的作业时刻。
有下列景象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依照下列规范付出高于劳作者正常作业时刻薪酬的薪酬酬劳:
(一)组织劳作者延伸时刻的,付出不低于薪酬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薪酬酬劳;
(二)歇息日组织劳作者作业又不能组织补休的,付出不低于薪酬的百分之二百的薪酬酬劳;
(三)法定度假日组织劳作者作业的,付出不低于薪酬的百分之三百的薪酬酬劳。
国家实施带薪年度假准则。
劳作者接连作业1年以上的,享用带薪年度假。具体方法由国务院规则。
一般劳作者都是规范工时制,也就是说均匀每天作业的时刻不能超越8个小时,而每周作业的时刻则不能超越44个小时。若单位有需求要组织职工延伸作业时刻的话,其实也是答应的,当然一般状况下职工对加班组织也是有回绝的权力。
工人日报客户端【打工新鲜事儿】 第274期
往期文章:
专项管理举动来了,快看看你手里的作业证书是真的吗?
事关10多万人的饭碗,“酸菜”相关工业何去何从?
多地发布建筑业清退令,超龄农民工何去何从?
消费日里谈消费:在外务工,这些消费“坑”千万别踩!
这个职业年薪可达百万!你心动了吗?